坐车还是开车?

图片

以前都说开宝马坐奔驰,说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喜欢开车,有的人喜欢坐车。开车的追求操控性的体验,驾乘的乐趣;坐车的追求舒适性,还有效率,在车上可以打个盹,办个公之类的。

似乎在投资理财里也有很多跟车、交通相关的比喻,比如指数叫红绿灯,直播叫发车,跟投叫上车,弃组合叫下车,都是满满的黑话。

做了理财有了一定的年头,接触的人多了,还有一个感触,就是成熟一些的人往往喜欢坐车,年轻人喜欢开车。就好比一个老头如果骑着一个杜卡迪在飙车,那肯定被人骂老不正经;如果一个年轻人开个奔驰往往会被认为是司机,尤其后座再拉两个同事的时候。

图片

2021年已经过半,大家也要盘算一下手里基金的收益了,赚了还是赔了,收成怎么样?

很多投资者手里大多有很多明星基金公司的产品,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我们之前在「戒律」里面说过,不要追赶流行,但是我们购买基金的平台往往在最显著的位置来推荐,,什么「金选」、「优选」之类的,有的小伙伴还是会进坑。这也是基金理财里面一个有趣的问题,曝光多的会被很多人记住,往往规模还会增加,不管是美名还是恶名。

我们今天来说说基金理财里面的坐车和开车。

基金的车不好开,做一个基金经理往往需要十年以上的专业的经验的积累和沉淀,但是我们自己可以开基金组合的车,也就是通过资产配置来提高我们的风险收益,让我们在承担了同样的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把我们的利益最大化。

我们都知道基金的底层资产是股票,一些主动管理型的基金,基金经理日复一日的管理着这只基金,闪转腾挪,创造收益,管理风险,好比是一个司机在开车。那我们投资者呢?好比是坐在后排的乘客,如果是公募基金,这个车可能是个公共汽车,或者是火车,反正人比较多就是了,如果是私募,那就是个小汽车,开的快点。

对于股票或者股票ETF的投资者来说,投资者自己就是司机了,就像是一个基金经理在开车一样的,但这个车上往往只有一个人,既是司机又是乘客。

图片

那在投资理财里应该开车还是坐车呢?

这个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主要是看下面三点来权衡,因人而异。

  • 1、看看自己在学习理财投资方面的兴趣

有的人一看书就头疼,一看新闻就想吐,看了半天也不知所云,把上学时候做数学卷子的梦魇都给勾搭出来了。这就得不偿失了,这样的话,还是算了,踏踏实实坐车。

  • 2、看看自己的时间是不是充裕,

基金经理有的时候在一个事情上判断也会失误,比如巴菲特也会错失机会,但是人家是专业的。什么是专业,就是每天至少有8个小时来做这个事情,如果你平时还有本职工作要做,又要带娃,又要社交应酬,每天还是要睡觉的吧?每天的8个小时从哪里来?如果时间不充裕,那还是踏踏实实坐车。

  • 3、看看理财的规模。

有的人说金融行业的人比较势力眼,总是盯着有钱人,老百姓的理财需求明显更多,更需要服务。这个话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现在发展普惠金融也是在往这个方向来走,新的财富管理方式下,对于普通百姓的服务也会越来越健全和优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钱的多少管理起来的难度是很不一样的,钱多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往往需要专业人来做专业的事,这个是规律,也是现实。

图片

那开车和坐车从最终的风险收益上来说孰优孰劣?

这个事情似乎也要来区别对待。

1、成本的角度看,从短期来说开车会节约成本;从长期来看,坐车性价比更优,更省钱。

2、风险的角度看,开车的人肯定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是最清楚的,找个司机也会问你是需要开快点,还是平稳一些;但是从执行的角度来说,人往往对自己是很宽容的,而司机的职责是开车,工作关系,相对来说对于风险匹配的执行是相对严格,甚至是机械的,这也就保证了与设定的风险不会偏离很大。

3、收益的角度看,不管开车还是坐车,最终的目的首先是要到达,安全到达。其次是追求节约时间,路途的风光舒适度等等。有很多的个人投资者也可以做出很优秀的业绩,很多的投资的大神,但斌、林园也都曾经出身于个人投资者,也包括徐翔。但是相比较来说,大多数自己开车的,不是小剐小蹭,要么就是翻车了,进坑成了韭菜。

图片

开车和坐车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近些年被动投资大行其道,ETF基金、指数基金特别的火爆,其中的一点就是低成本。这个好比是自己开车,把资产配置的权杖交给了投资者本人,省的我开车开不好总是哔哔我,你行你上的节奏。但是这里面每个投资者面临的是持续学习的一个环境,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储备,对于资产、对于市场,还要勤于思考,善于反思。其实被动投资对于投资者的要求是更高了,而不是降低了。世界上并没有躺赚的好事。

2、如果坐车,如何选择何种的交通工具,是打出租车,还是公共汽车,还是地铁,或者是包车。这个由于场景和需求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选择。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私募、公募、银行理财,选择资产配置的方式,从自己的风险水平出发,是正确的途径。

3、坐车怎么选司机呢?买基金怎么选基金经理,这个话题我们讨论了很多次了。首先人无完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基金经理,基金经理与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只不过专业不同。你看看自己能达到完美的程度吗?如果不能,你要求这个世界的其他人是完美的,那就是个白日梦。

司机要选一个能够理解我们,并且与自己合得来的,俗话说能说话的司机。有些事情沟通其实蛮重要的。至于说这个司机是经常与我们意见相左好,还是与我们非常的一致好,这个弗里曼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有人相信「忠言逆耳」,有的人喜欢「心有灵犀」。你喜欢一个关键时刻给你不同意见给你把关的人,还是喜欢一个在抉择时刻能够与自己站在同一个立场来思考的人呢?

图片

还是说回我们的基金理财吧,很多的基金经理,往往是开始相中的时候都很合拍,一见钟情觉得哪都合适,想法简直出奇的一致;后面时间长了,要么就是该赚钱的时候赚少了,该避开的坑进去了,最终就相忘于江湖了。赚钱的时候是「蔡总」,亏钱了是「蔡狗」。

还是那句话,最终评判一个司机好坏的,应该是是否完成了目标,安全到达。基金经理呢?就是保持基金风格的稳定,回撤小,夏普高,收益相对市场来说在排名靠前的位置。市场平均赚5块,他赚6块;市场平亏亏5块,他亏3块,这就是好经理,超越市场的平均水平,而且能够长时间的超越。

2021年的半年报快出来了,最近这半年很多基金经理老司机管的基金,收益似乎都很一般。朱少醒、谢治宇、刘彦春还有张坤,半年报是一个沟通交流的机会,看看他们自己怎么说,我们过一段时间,继续我们「季报拆读」第二季。

韭菜热线原创版权所有,发布者:弗里曼,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crx.com/5323.html

(0)
打赏
弗里曼的头像弗里曼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1年7月18日 11:00
下一篇 2021年7月22日 10:03

相关推荐

  • 道歉有用吗?

    今年春节过后,大盘价值的代表老三样,消费、医疗、科技一直就跌跌不休,一夜回到解放前,几乎已经回吐了疫情期间的涨幅。 成长是今年的主线,新能源和军工上半年还可以,但是新能源已经很高了,军工的历史来看,涨的还是有限。下半年轮动的速度开始加快,主线也隐身了。 在连续41天成交量破万亿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思考,少动手多动脑。 今年的情况是历史上罕见的…

    2021年9月16日
    43100
  • 查理·芒格的投资和生活原则

    查理·芒格的投资和生活原则 查理·芒格 (Charlie Munger) 于周二去世,享年 99 岁。查理·芒格 (Charlie Munger) 曾与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合作,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Berkshire Hathaway Inc.) 打造成全球投资巨头。在他的众多贡献中,芒格是一位多产的纸上谈兵哲学家,他的演讲…

    2023年12月19日
    8500
  • 散户投资者表现不佳的证据

    新的研究利用一个隔离散户投资者活动的新数据库记录了他们糟糕的表现。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当更多参与者是相对不知情(天真的)散户交易者时,许多金融异常现象会产生更强的结果。从逻辑上讲,机构参与程度较高的股票应该更有效地定价,从而产生较弱的异常结果。我总结了研究结果,然后回顾了采用创新方法来衡量投资者注意力的新研究。 经验证据 2021 年研究《投资者注意力对…

    2023年10月30日
    7600
  • 收益不够,分红来凑

    最近的市场轮动加快,赚钱效应极差,很多人都在亏钱。比赔钱更让人失望的是,根本看不到什么机会,市场似乎正在失去耐心,干脆放弃治疗算了。偶尔来个降息降准的,更像是打个强心针。老说我们这边管理比较的生硬粗糙,缺乏与市场的沟通,以及缺乏通过预期管理实现市场行情的连续性,看这现在满是断点的无厘头行情,真是让人无语。市场先生教我做人,让我长期投资,结果自己东一榔头西一棒…

    2022年1月20日
    25600
  • 在波动的市场中依然有效的五条金融格言

    有时,最好的、最严格的财务建议是如此显而易见,以至于成为陈词滥调。然而,当市场动荡加剧时,投资者往往最终会放弃同样的建议。为什么断线?让我们来看看五条最熟悉的金融格言,以及为什么它们往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如果你没有计划,你就计划失败。 没有风险,就没有回报。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低买高卖。 坚持到底。 我们将依次探讨每个问题、如何实施它们,…

    2023年7月1日
    248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客服
关注订阅号
关注订阅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