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难以捉摸的中性利率

利率影响着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市场,影响政治、影响货币价值,甚至影响我们的食品账单。央行宣布利率决定的新闻发布会吸引了大量观众,并打出了“利率上调”等引人入胜的标题。专家们使用“软着陆”和“硬着陆”等术语来描述央行政策决定的预期后果。但在完美的世界中,我们究竟应该着陆在哪里?

自19世纪瑞典经济学家克努特·维克塞尔 (Knut Wicksell)提出自然利率 (也称为中性利率、均衡利率和 r* (r-star)) 以来,经济学家和从业者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自然利率是货币政策不刺激或限制经济增长时的利率。它很重要,因为央行行长用它来制定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提高、降低或维持利率。

中性利率与稳定物价水平和充分就业相一致。如果当前利率高于 r*,则意味着我们处于紧缩的货币环境中,通胀将趋于下降。现行利率低于 r* 则意味着我们可能会经历更高的通胀。

r* 的概念极具吸引力。我们有一个利率,它相当于经济中的所有储蓄和投资,同时保持产出达到最大潜力,而不会出现通货膨胀。这是我们想要让经济着陆的地方。难怪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如此多的研究。中性利率可以被视为中央银行的圣杯:承诺低通胀而不影响就业的利率。然而,就像圣杯本身一样,r* 非常难找到。它难以捉摸,因为它不可观察。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本周向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发表的半年度讲话仍记忆犹新,现在是考虑利率驱动因素的理想时机。重要的是要记住,美联储 不断变化的金融状况的反应会对 金融状况 产生后续影响。

推动 R* 的力量

人们普遍认为,R* 由结构性影响经济中储蓄与投资平衡的实际力量决定。这些力量包括潜在经济增长、人口结构、风险规避和财政政策等。一旦短期扰动的影响逐渐消失,R* 就会成为均衡利率。

所有这些都使得 r* 无法观测,因此分析师和经济学家必须借助模型来推导出该比率的近似值。每个模型都有其优缺点,由此得出的估计比率取决于模型,而不是真正的 r*。

各国央行经常使用不同的模型来估算自然利率。例如,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使用 Laubach-Williams (LW) 和 Holston-Laubach-Williams (HLW) 模型。后者如图 1 所示。

图 1.

难以捉摸的中性利率图像 1

来源:纽约联邦储备银行。

货币真的是中性的吗?

尽管依赖不同模型推导 r* 存在诸多挑战,但每个模型都存在一个明显的共同趋势:利率在四十年间一直处于长期下降趋势。这种下降是由结构性因素导致的,这些因素推动利率不断走低。中国储蓄率上升、对美国证券的强烈需求、人口老龄化推高储蓄并减少投资、全球化和低生产率增长等因素都导致中性利率下降。

但还有另一个较少讨论的 r* 驱动因素。那就是货币政策。大多数宏观经济研究假设货币是中性的,不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而 r* 由实际变量决定。因此,理论上,货币政策与寻找 r* 无关。然而,在实践中,货币政策并非无关紧要。

当我们考虑到各大央行数十年来为降低利率所做的努力,事实上将利率压低至远低于 r* 时,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爱德华·钱斯勒在他的著作《时间的代价:利息的真实故事》中解释说,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经济就会受到多种“弊端”的影响,这些弊端既影响实际变量,也影响名义变量。

弊端之一是错误的投资评估。人为的低利率降低了评估项目的最低回报率,因此,资本被导向预期回报低于正常的行业和项目。

另一个是经济“僵尸化”。当利率较低且债务融资充足时,本应破产的公司继续以更高的债务水平运营。这搁置了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机制,让没有生存能力的公司继续存在。

第三是供应链的延长。低利率促使供应链不可持续地扩张,因为制造商将生产流程进一步推向未来。这意味着,当利率上升时,全球化趋势将发生逆转,正如我们已经开始观察到的那样。

第四个祸害是财政不慎。对于政客来说,花钱推行受欢迎的政策以赢得选举是一种诱惑。如果利率低,债券“义勇军”又无处可寻,那么这种诱惑是无法避免的。这反映在美国财政收支平衡一直处于赤字状态。美国赤字占GDP的6%这一事实对美国来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

图 2。联邦盈余或赤字占 GDP 的百分比。

图片 2 难以捉摸的中性利率-2

来源: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

持续低于 r* 不仅会推高通胀,还会在整个经济中造成一系列其他失衡。这些失衡需要在某个时候得到纠正,这将带来相当大的痛苦和对实际变量的影响。

事实上,货币政策并非中立,央行行长们也并非一直在寻求均衡利率。相反,他们不断压低利率,认为这是实现最大就业的途径,而不管整个经济中不平衡的现象在不断积累。

我们接下来要去哪里?

要找到中性利率的未来走势,我们必须预测经济的结构性驱动因素将如何变化。其中一些因素很明显,而另一些则可能会或可能不会实现。

首先,疫情后的通胀迫使各国央行结束超低息货币时代。市场共识是,短期内我们不会回到接近零利率的环境。

第二,巨额财政赤字远未得到纠正。美国缺乏任何财政整顿计划。在美国以外,我们应该预期公共支出将进一步增加,这主要得益于三个主要驱动因素:人口老龄化、绿色转型和增加国防开支。

第三,由于利率上升和地缘政治分裂,金融全球化将出现倒退。

从好的方面(或者从投资方面来看),人工智能(AI)或绿色技术是否能实现其承诺并吸引私人投资还有待观察。

综合起来,这些因素都表明 r* 将上升,从而结束利率长期下降的趋势。

我们能找到 R* 吗?

估算 r* 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毕竟,没有单一的 r* 可供估算。在欧盟 (EU),自然利率与西班牙和芬兰等成员国的感知 r* 不同,但目前欧洲中央银行 (ECB) 设定了适用于整个欧盟的单一利率。

研究将产生更复杂的模型,但在由全能的央行定义的时代,r* 可能确实是人为创造的。利率并不反映个人的私人决定,而是官僚决定。

韭菜热线原创版权所有,发布者:风生水起,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crx.com/85157.html

(0)
打赏
风生水起的头像风生水起普通用户
上一篇 2024年9月5日 23:23
下一篇 2024年9月6日 23:21

相关推荐

  • 新兴市场买家终于重新开始追逐收益

    整个华尔街的分析师和投资者都曾欢呼 2023 年是新兴市场年,结果却因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持续攀升而感到沮丧。现在,随着美联储看起来即将结束一代人以来最激进的货币紧缩行动,他们又开始行动了。 乐观情绪已经在发展中国家的资产中蔓延,带动上个月股市上涨 7.9%,主权债券上涨 6.7%。投资者还向全球最大的跟踪新兴债务的交易所交易基金投入大量资金,这表明散户交易员和…

    2023年12月11日
    9400
  •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

    2022年,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金融街论坛里提出了一个概念:「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最近大家也纷纷解读和猜测这个对于市场估值体系的影响和重塑,弗里曼也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就当时作为一个记录。 1、中国特色,有的人一听这个就会简单下个论断。但这是国情和发展阶段决定的,也可以说我们各种方案都深深有着中国特色的烙印。比如我们A股的交易,电子化程度在全球应该是…

    2022年11月28日
    28400
  • OpenAI 的 ChatGPT 应用程序在短短 6 天内下载量超过 50 万次

    尽管在今天扩展到另外 11 个全球市场之前仅在美国和 iOS 上运行,但 OpenAI 的 ChatGPT 应用程序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根据应用程序情报提供商 data.ai 的一项新分析,该应用程序在推出后的头六天内已经超过 50 万次下载。 这使它成为今年和去年表现最好的新应用程序之一,仅次于 2022 年 2 月特朗普支持的 Twitter 克隆 …

    2023年5月30日
    33200
  • 请回答2022,苦、辣、酸、甜

    2022是个不寻常的年份,建国73周年,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来说,是个坎。大疫三年,全世界似乎都不怎么样,幸福的事都相似,不幸的事各有各的不同。 从金融市场,投资理财来说,如果是A股的股票或者基金,今年十一月份以前大多都是30%以上的亏损,更有甚者在50%以上。 全球资产配置来看,去年的当红炸子鸡越南的资产在一众大佬的追捧下,在新闻资讯的捧杀中,跌成狗;反而是…

    2022年12月29日
    34100
  • 「坑」又双叒来了,这回还跳吗?

    创业板连续5根阴线,简直比不见天日的雾霾天气还糟糕。果不其然,2021年的基金冠军也没有躲过冠军基的魔咒,开年就跌了12%。 一周前的小甜甜,一周后变成了牛夫人。 这回新能源跌出来的坑,我们要跳吗? 先看看过去两年的情况,我想大多数新进的基金投资者都是最近2年入市的,我们不妨来一起回顾一下。 2020年初,新冠来袭,千股齐跌,这时候有一部分人逆势进入白酒,后…

    2022年1月10日
    35300
客服
客服
关注订阅号
关注订阅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