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VS被动

图片

据统计,最近三年以公募基金为主的机构资金规模扩容明显,同时,其看好A股的决心也“与日俱增”。如在2018年-2020年末,公募基金总规模分别为13.66万亿元、15.30万亿元和21.25万亿元,而其同期持有A股股票的市值分别是1.45万亿元、2.44万亿元和4.86万亿元,持股市值占总规模比例分别是10.61%、15.95%和22.87%。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虽然这一占比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20.96%的历史高位。

公募基金这三年迎来了大爆发的时代,特别是在「炒股不如买基金」的感召下,一大批年轻人入市了。

我们的市场也越来越健全,各项的制度密集出台,产品也越来越丰富了。

据统计,目前A股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数有上证50、深证100、沪深300、科创50(设立时间较晚)、创业板50以及新设的“茅指数”等,其设立至今的涨幅分别为252.17%、608.53%、293.93%、32.99%、210.75%。也就是说,投资这些指数也会有不错的收益。

那我们来说说到底是主动型基金好,还是选择被动型的好。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一下基金的分类,包括指数基金的分类。

复习一下之前的文章

「理财到底理什么」之三—基金的分类和归纳

「指数基金定投三板斧拆解」-第一招「筛基金」

最近有个新闻是这么说的,标题很大「A股进入被动投资新时代」其中采访了李迅雷、谢治宇等等一众大咖。

图片
图片

事实上,弗里曼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或者说我们在看新闻,资讯的时候,还是要分辨清楚。

我们的资本市场发展比较晚,很多的制度不是那么完善,投资者的素质这一块更是问题巨大。让我们三十年走完他人200年走的路,是不现实的。即使我们的金融产品五花八门,数量上够了,但是质量上、数据上、包括投资者的教育,知识水平,或者说叫「财商」吧,也就是近几年的事。

从这个方面讲,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拿美国来说,最近几年虽说被动管理型的产品大行其道,主动管理型的钱往被动里面走一直是个趋势。但是疫情以来,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ETF来说,主动管理的ETF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被动管理的新发基金的数量。

包括这两年特别火爆的木头姐的基金,也是主动管理型的ETF。

木头姐的作业怎么抄?

这个说明什么呢,其实是物极必反。主动、被动,其实从来都是一种人为的界定和定义,主要是风格清晰、收益稳定、回撤控制的好,那么就是一只好的基金。就是那句话,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耗子就是好猫。不管主动被动,能赚钱的基金就是好基金,同时还有一点,就是成本要低。

在美国,这两年市场波动剧烈,板块的轮动速度也很快,这个时候被动的产品就体现出来了一些劣势,很多被强制的平仓了,也有很多的被动赎回。

但是在国内,我们还没有经历过指数型产品的洗礼,被动投资刚刚崭露头角,所以不一样的阶段,采取的策略也不尽相同。

好比对一个骨瘦如柴的乞丐,你跟他说要健康饮食,要低油少盐,每天要多运动,不能吃太多,顶多7分饱,那是没有意义的,在他的世界里吃饱喝足,变成一个胖子可能是最迫切的。

图片

那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主动或者被动呢?到底怎么做才好呢?

我想有这么几点需要注意一下

1、如果说是产品层面,主动管理型基金,被动管理的基金,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各有所长,指数基金、ETF最大的优势是费率低;主动管理的混合鸡的优势是回撤控制的比较好,在快速轮动的市场应对变化的能力比较强,另外一些辅助提升阿尔法的手段会灵活一些。

2、如果说的是资产配置层面,主动更多的是指资产配置,我们去构建一个组合,这个里面即使我们的标的是被动的ETF,那也同样的需要配置,配置的本身就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所以只要是配置,或者说我们进行理财,财富的管理,保值增值,都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对应的另一面就是没有资产配置,单只基金的来买,互相之间完全不考虑相关性组合等等问题。

3、如果说的是操作的层面,那么主动常常代表高换手率,趋势投资;被动更倾向于价值投资,长期持有。

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者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在当下,最近三年内吧,因为产品和市场的变化实在是很快。

图片

对于1来说,主动被动区别不是特别明显,被动的产品还是少了点,主动的产品收益还不错,都可以选,关键是成本,购买的平台或者渠道也是一个方面。单纯从产品层面来说,有没有那种收益好,风险控制好,成本收费又比较低的呢?还真有,对于海外竞争激烈的市场来说,主动管理的ETF是一种,类似木头姐的创新基金,我说的是产品类型,并不是特指这个产品,大家不要误会了,在这就是举个栗子;在国内LOF有些类似了,不过总体来说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我们国内的平均收益高一些,成本也高一些。

对于2来说,进行资产配置是一个必选项,但是这个工作是自己来做,还是交给理财师或者机构来做,这个可以因人而异。

对于3来说,最近价值投资好像很火,说不出两句巴菲特的语录好像都感觉没法聊天了,但是真正可以坚持价值投资的人却寥寥无几,包括专业人士在内。长期持有,不是盲目持有,该收割的时候收割,有自己的目标方向,有自己的投资系统,这个是正途。

最后,用文章内的一段话来结束这一篇文章。

图片

韭菜热线原创版权所有,发布者:弗里曼,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crx.com/5106.html

(0)
打赏
弗里曼的头像弗里曼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1年5月24日 11:17
下一篇 2021年5月31日 11:17

相关推荐

  • 如何避免在泰坦之地迷路

    一开始,基金经理并不担心竞争。在那些美好的日子里,第一批针对英国散户投资者的大型集合投资工具购买了 25 只左右股票的投资组合,其中大部分都偏向收入型投资(英国投资者的口味没有改变),典型的基金经理所做的只是以“管理身份”维护投资组合,奈杰尔·莫尔克拉夫特 (Nigel Morecraft) 在《崛起的投资者:1700 年至 1960 年资产管理的起源》中说…

    2024年5月19日
    9200
  • 电信行业的无限游戏

    电信行业的无限游戏 今天,我将分享我秋季致 IMA 客户的信函摘录。我将讨论 Charter Communications (CHTR) 和 Liberty Broadband,后者是我们拥有 Charter 的公司。 Charter 的投资一直动荡不安。我很少购买直线上涨的股票。Charter 至少在一种方面(到目前为止)让我受益匪浅: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宽带…

    2024年11月6日
    4300
  • 真正的固定收益:您是在比较苹果和橘子吗?

    作者:Doug Drabik,2024 年 4 月 24 日 道格·德拉比克 (Doug Drabik) 讨论固定收益市场状况并为债券投资者提供见解。 对于致力于资产保值的固定收益配置而言,时机从来都不是至关重要的任务,主要是因为这是一项长期努力,旨在保护投资者的财富。几十年来,低收益率在产生适度收入的同时,也实现了预期表现——通过风险较高的增长资产维持财富…

    2024年5月13日
    4400
  • 机构投资者是否实现了他们的目标?聚焦盈利目标

    公共养老基金平均将其资产的 30% 分配给昂贵的另类投资,因此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 (GFC) 以来,其表现每年比被动指数基准低 1.2%。大型捐赠基金平均将两倍的资产分配给另类投资,自 GFC 以来,其表现每年比被动指数基准低 2.2%。 这些不幸的结果通常很少受到关注,因为公共养老基金和捐赠基金的监管者经常使用他们自己设计的业绩基准,这些基准给人…

    2024年11月8日
    4600
  • 投资的首要原则:贴现现金流模型

    Brian Michael Nelson,CFA, 《价值陷阱:普遍估值理论》一书的作者。 “人们的思维过程太受惯例或与先前经验的类比的束缚。人们很少尝试在首要原则的基础上思考某些事情。他们会说,“我们会这么做,因为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或者他们不会这样做,因为,“好吧,没有人这样做过,所以它一定不好。” 但这只是一种荒谬的思考方式。你必须从头开始建立推理—…

    2023年8月29日
    154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客服
关注订阅号
关注订阅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