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VS被动

图片

据统计,最近三年以公募基金为主的机构资金规模扩容明显,同时,其看好A股的决心也“与日俱增”。如在2018年-2020年末,公募基金总规模分别为13.66万亿元、15.30万亿元和21.25万亿元,而其同期持有A股股票的市值分别是1.45万亿元、2.44万亿元和4.86万亿元,持股市值占总规模比例分别是10.61%、15.95%和22.87%。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虽然这一占比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20.96%的历史高位。

公募基金这三年迎来了大爆发的时代,特别是在「炒股不如买基金」的感召下,一大批年轻人入市了。

我们的市场也越来越健全,各项的制度密集出台,产品也越来越丰富了。

据统计,目前A股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数有上证50、深证100、沪深300、科创50(设立时间较晚)、创业板50以及新设的“茅指数”等,其设立至今的涨幅分别为252.17%、608.53%、293.93%、32.99%、210.75%。也就是说,投资这些指数也会有不错的收益。

那我们来说说到底是主动型基金好,还是选择被动型的好。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一下基金的分类,包括指数基金的分类。

复习一下之前的文章

「理财到底理什么」之三—基金的分类和归纳

「指数基金定投三板斧拆解」-第一招「筛基金」

最近有个新闻是这么说的,标题很大「A股进入被动投资新时代」其中采访了李迅雷、谢治宇等等一众大咖。

图片
图片

事实上,弗里曼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或者说我们在看新闻,资讯的时候,还是要分辨清楚。

我们的资本市场发展比较晚,很多的制度不是那么完善,投资者的素质这一块更是问题巨大。让我们三十年走完他人200年走的路,是不现实的。即使我们的金融产品五花八门,数量上够了,但是质量上、数据上、包括投资者的教育,知识水平,或者说叫「财商」吧,也就是近几年的事。

从这个方面讲,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拿美国来说,最近几年虽说被动管理型的产品大行其道,主动管理型的钱往被动里面走一直是个趋势。但是疫情以来,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ETF来说,主动管理的ETF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被动管理的新发基金的数量。

包括这两年特别火爆的木头姐的基金,也是主动管理型的ETF。

木头姐的作业怎么抄?

这个说明什么呢,其实是物极必反。主动、被动,其实从来都是一种人为的界定和定义,主要是风格清晰、收益稳定、回撤控制的好,那么就是一只好的基金。就是那句话,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耗子就是好猫。不管主动被动,能赚钱的基金就是好基金,同时还有一点,就是成本要低。

在美国,这两年市场波动剧烈,板块的轮动速度也很快,这个时候被动的产品就体现出来了一些劣势,很多被强制的平仓了,也有很多的被动赎回。

但是在国内,我们还没有经历过指数型产品的洗礼,被动投资刚刚崭露头角,所以不一样的阶段,采取的策略也不尽相同。

好比对一个骨瘦如柴的乞丐,你跟他说要健康饮食,要低油少盐,每天要多运动,不能吃太多,顶多7分饱,那是没有意义的,在他的世界里吃饱喝足,变成一个胖子可能是最迫切的。

图片

那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主动或者被动呢?到底怎么做才好呢?

我想有这么几点需要注意一下

1、如果说是产品层面,主动管理型基金,被动管理的基金,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各有所长,指数基金、ETF最大的优势是费率低;主动管理的混合鸡的优势是回撤控制的比较好,在快速轮动的市场应对变化的能力比较强,另外一些辅助提升阿尔法的手段会灵活一些。

2、如果说的是资产配置层面,主动更多的是指资产配置,我们去构建一个组合,这个里面即使我们的标的是被动的ETF,那也同样的需要配置,配置的本身就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所以只要是配置,或者说我们进行理财,财富的管理,保值增值,都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对应的另一面就是没有资产配置,单只基金的来买,互相之间完全不考虑相关性组合等等问题。

3、如果说的是操作的层面,那么主动常常代表高换手率,趋势投资;被动更倾向于价值投资,长期持有。

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者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在当下,最近三年内吧,因为产品和市场的变化实在是很快。

图片

对于1来说,主动被动区别不是特别明显,被动的产品还是少了点,主动的产品收益还不错,都可以选,关键是成本,购买的平台或者渠道也是一个方面。单纯从产品层面来说,有没有那种收益好,风险控制好,成本收费又比较低的呢?还真有,对于海外竞争激烈的市场来说,主动管理的ETF是一种,类似木头姐的创新基金,我说的是产品类型,并不是特指这个产品,大家不要误会了,在这就是举个栗子;在国内LOF有些类似了,不过总体来说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我们国内的平均收益高一些,成本也高一些。

对于2来说,进行资产配置是一个必选项,但是这个工作是自己来做,还是交给理财师或者机构来做,这个可以因人而异。

对于3来说,最近价值投资好像很火,说不出两句巴菲特的语录好像都感觉没法聊天了,但是真正可以坚持价值投资的人却寥寥无几,包括专业人士在内。长期持有,不是盲目持有,该收割的时候收割,有自己的目标方向,有自己的投资系统,这个是正途。

最后,用文章内的一段话来结束这一篇文章。

图片

韭菜热线原创版权所有,发布者:弗里曼,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crx.com/5106.html

(0)
打赏
弗里曼的头像弗里曼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1年5月24日 11:17
下一篇 2021年5月31日 11:17

相关推荐

  • 日本漫长的东山再起

    作者:嘉信理财的Jeffrey Kleintop,2024 年 2 月 28 日 在更强劲、更广泛的盈利的支持以及日本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激励下,第二大股市吸引了投资者的兴趣。 上周,全球股市创下历史新高,但其中一只股票表现突出。 美国标准普尔 500 指数超越了前一周创下的高点。 欧洲 STOXX 600 指数在 2022 年 1 月攀升至两年多前创下的高点之…

    2024年4月3日
    9100
  • 工业年度:谁赢了,谁输了,谁进步了

    进入 2024 年,更广泛的工业经济将站稳脚跟,因为供应链危机造成的库存残留开始看起来越来越像是潜在需求疲软的前奏,而事实证明,回流热潮的现实更加模糊且不断变化。流行的叙述。当经济形势变得更加波涛汹涌时,人们对潮水上涨的看法越来越多地变得越来越关注哪些特定的船只会漂浮或沉没。因此,随着 2023 年接近尾声,现在是盘点并反思过去一年的工业赢家和输家的好时机。…

    2024年1月8日
    4900
  • 对于分析师:同行基准测试方法可改善盈利预测

    寻找适合进行财务分析的同行是一项棘手的任务,需要仔细考虑公司的基本经济状况、会计选择和财务报表呈现方式。但如果没有可比的财务报表信息,同行基准测试可能会产生不太有意义甚至误导性的见解,从而对盈利预测产生负面影响。 在《会计评论》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一种方法来识别可比公司进行基准测试,并分析了其对分析师结果和倍数估值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

    2024年6月25日
    1800
  • 当别人失去理智时保持冷静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艰难的一年,因为多元化的股票投资组合较去年的高点下降,债券也未能提供我们在之前的经济低迷时期看到的稳定性。 根据我的经验,大多数人都难以应对这样的一年。当一切似乎都“不起作用”时,我们就会变得不耐烦,并开始寻找替代方案,从长远来看没有多大意义但今年效果更好的策略或方法。 在严苛的投资环境中,当其他人似乎都在失去理智时,保持冷静的最佳方法是…

    2023年11月30日
    12600
  • 随着气候变化变得越来越具体,投资者也应该如此

    随着气候变化变得更为具体,投资者也应该如此 联盟贝恩斯坦团队,10/31/24 气候导向的投资传统上强调行业如何过渡到低碳经济,例如响应气候友好型法规,采用更绿色的技术以及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但过渡风险和机遇只是评估气候变化对投资环境影响的几个视角之一。实际风险和机遇是另一个视角。 了解实际威胁可以增强风险评估 根据 CDP 全球调查,承认气候变化直接财务…

    2024年11月28日
    47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客服
关注订阅号
关注订阅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