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式政策与美国的未来

日本式政策与美国的未来

在最近通过Thoughtful Money与 Adam Taggart 进行的讨论中,我们在 11 分钟左右简要讨论了美国和日本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似之处。然而,这一讨论值得更深入地探讨。正如我们将要回顾的那样,日本在经济方面有很多可以告诉我们的东西。

让我们先从赤字开始。人们对利率上升存在很多担忧。人们担心的是,鉴于疫情后财政赤字激增,政府是否能够继续为自己提供资金。从纯粹的“个人理财”角度来看,这种担忧是有道理的。“入不敷出”一直是导致金融灾难的根源。

美国政府

值得注意的是,过度支出不仅仅是最近事件的结果,而是 45 年来形成的。从 1970 年代末开始,政府支出超过税收收入。然而,由于经济通过“金融放松管制”复苏,经济学家认为过度支出是有益的。不幸的是,每一届政府都继续利用不断增加的债务水平来资助每一个可以想象的政治项目。从增加福利到与疫情相关的”救助,再到气候变化议程,这一切都是公平的。

注意差距

然而,尽管过度支出似乎带来了短期利益,主要是连任的好处,但对经济繁荣的影响却是负面的。令经济学家惊讶的是,不断增加的债务和赤字并没有带来更强劲的经济增长率。

赤字

我并不是说这样做没有好处。是的,“像醉酒的水手一样消费”来创造经济增长在短期内是有效的,就像我们在疫情后看到的那样。然而,一旦支出激增耗尽,经济增长就会回到以前的水平。这些计划的作用是“提前”未来消费,留下一个阻碍未来经济增长的空白。这就是为什么在数十年的赤字支出之后,经济繁荣仍在持续下滑。

实际 dgp

我们同意,债务和赤字上升确实令人担忧。然而,美国即将破产并陷入经济衰退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作为研究美国未来走向的案例,研究日本式的货币政策是有益的。

中央银行的失败

“坏账是危机的根源。财政刺激措施可能会在几年内帮助经济,但一旦‘止痛’效果消失,美国和欧洲经济将再次陷入危机。除非不良资产从美国和欧洲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消失,否则危机不会结束。” – 小林圭一郎,2010 年

小林最终将被证明是正确的。然而,即使是他也没有预见到全球中央银行愿意采取多大程度的行动。正如我的合伙人 Michael Lebowitz 之前指出的那样:

“全球央行在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总体上比现代金融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激进。过去十年,六大央行印发了史无前例的巨额货币,购买了约 24 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如下图所示。2008 年金融危机之前,唯一一家印发货币的央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PBoC)。

全球中心

人们原本以为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将促进经济增长。不幸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全球债务激增,尤其是在美国

“量化宽松政策迫使利率下降,降低了所有债务人的利息支出。与此同时,它增加了未偿还债务的数量。净效应是,自 2008 年以来,全球债务负担在名义基础上和经济增长百分比上都有所增加。债务负担变得更加沉重。”

全部的

毫不奇怪,债务的大幅增加导致金融市场的爆炸式增长,因为廉价债务和杠杆助长了几乎所有资产类别的投机狂潮。

道达尔公司

美国债务飙升、赤字增加和人口结构是经济通货紧缩的罪魁祸首。当前环境的复杂性意味着未来几年经济增长将低于平均水平。美联储的长期经济预测仍为 2% 或更低。

弗雷德

美国并非唯一一个面临如此严峻的公共财政前景的国家,其当前的经济形势与日本经济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许多人认为,增加支出将解决工资增长乏力的问题,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繁荣。然而,人们至少应该质疑这种逻辑,因为如上图债务所示,增加支出对经济增长没有产生任何持久影响。正如我之前所写,债务会阻碍有机经济发展,因为它会将资金从生产性投资转移到债务偿还上。

日本的政策和经济成果

只要看看日本经济就知道,量化宽松、低利率政策和债务扩张对经济没有多大帮助。下图显示了日本央行资产扩张与 GDP 增长和利率水平的关系。

日本国内生产总值

请注意,自 1998 年以来,日本一直无法维持 2% 的经济增长率。尽管日本央行大规模的银行干预吸收了大部分 ETF 和政府债券市场,但经济活动的激增却一再陷入衰退。即使利率接近于零,经济增长仍然疲软,试图制造通胀或提高利率会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日本 40 年的实验几乎无法证明通过购买资产来抬高资产价格会带来更实质性的经济成果这一观点。

然而,现任政府认为我们的结果将会有所不同。

当前经济复苏已进入经济周期的尾声,下一次经济衰退即将来临的风险正在上升。危险在于,美联储现在可能陷入无法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抵消随后发生的经济衰退的困境。

这也是日本在过去 25 年中一直面临的问题。尽管日本已经实施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刺激计划(相对而言,规模是美国的两倍,而经济规模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但并不能保证该计划能够产生预期效果,让日本经济摆脱长达 40 年的通货紧缩周期。日本面临的问题与我们目前在美国看到的问题类似:

  • 储蓄率下降至极低水平,导致生产性投资枯竭
  • 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社会福利需求不断增加。
  • 负债累累的经济体,债务/GDP 比率超过 100%。
  • 由于全球经济环境疲软,出口下降。
  • 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 就业不足的年轻群体。
  • 缺乏弹性的供需曲线
  • 工业生产疲软
  • 依靠生产率提高来抵消就业减少

日本和美国的关键因素仍然是人口结构和利率。随着老龄化人口增长并成为“储蓄”的净拖累,对“社会福利网”的依赖将继续扩大。“养老金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结论

与美国一样,日本也陷入了持续的“流动性陷阱”,维持超低利率是维持经济脉搏的关键。正如我们目前在美国看到的那样,此类行动的意外后果是持续对抗通货紧缩压力。利率越低,产生的经济回报就越少。与主流思想相反,超低利率环境对生产性投资产生负面影响,风险开始超过潜在回报。

更重要的是,尽管由于刺激措施引发的通胀大幅上升,美国利率确实上升,但利率将回归通缩压力下的长期下行趋势。尽管许多人预计利率会因债务和赤字增加而上升,但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原因有二。

  1. 全球利率都是相对的。一个国家的利率不可能上升,而全球大多数经济体都在努力降低利率。​​过去 30 年来,日本也是如此,美国也将紧随其后。
  2. 利率上升也会抑制经济增长,导致利率下降。与日本一样,每当利率开始上升,经济就会陷入衰退。美国也将面临同样的挑战。

日本与利率

不幸的是,对于下一届政府来说,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增长的尝试不太可能改变美国的结果。原因是货币干预和政府支出不会创造有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仅仅通过货币政策来推动未来消费会继续留下越来越大的空白。最终,这个空白将大到无法填补。

但是,嘿,让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样的事情吧。虽然它还没有对任何人起作用,但我们总是可以期待不同的结果。

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

兰斯·罗伯茨 (Lance Roberts) 是RIA Advisors的首席投资组合策略师/经济学家。

韭菜热线原创版权所有,发布者:风生水起,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crx.com/86114.html

(0)
打赏
风生水起的头像风生水起普通用户
上一篇 2024年9月24日 23:20
下一篇 2024年9月25日 23:57

相关推荐

  • 消费者备受关注:经济引擎是否乏力?

    一切都在关注消费者:经济引擎是否在喘息? 由 Commonwealth Financial Network 的克里斯·法西亚诺,3/12/25 消费者如何,美国经济就如何。消费者约占美国 GDP 的 70%。自 COVID-19 大流行以来,我们集体的支出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并证明了经济学家和投资者对 2022 年和 2023 年经济衰退的预测是错误的。我喜欢…

    2025年4月3日
    3000
  • 药不能停,稍安勿躁

    正如弗里曼之前所说,4个会议开完了,可以说G20和APEC虽然是在东南亚举办的,中国却开出了主场的感觉。连续会见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为了疫情之后世界的复苏和重启打下了一个基础,这也在国际上为我们争取了一个比较好的外围条件。 从股市来看,会议前后港股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平台科技、医疗保健都有不错的表现,反弹了不少。随着游戏版号的放开、内地疫情防控的推进,这两个…

    2022年11月24日
    20600
  • 沃伦·巴菲特最喜爱的价值指标发出买入信号

    巴菲特最喜欢的估值指标发出买入信号 杰西卡·门登为彭博新闻社报道,5月6日 传奇投资者沃伦·巴菲特推崇的一个关键估值指标表明,股票相对便宜,这增强了美国股市近期火热反弹还有上涨空间的论点。 “巴菲特指标”衡量的是通过威尔ши어5000指数计算的美国股市总价值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即使在最近几周股市飙升后,该指标仍处于今年早些时候的最低水平。 伯克希尔哈撒…

    2025年6月24日
    900
  • 我们的暴跌保护队出手了吗?

    从牛年盼到了虎年,市场依然我行我素的下跌,似乎虎虎生风的不是投资者,而是镰刀。 在这样的氛围里,有两条消息值得深思。 一前一后,似乎是消息转了一圈什么都没有发生,好像又发生了好多。 说起监管的预期管理艺术,似乎这两年进步了不少。学了FED的春秋刀法,要么先爆料再辟谣,要么别人爆料我报案。 彭博这个消息,在2018年其实也出现过一次,那还是在2018年的8月2…

    2022年2月10日
    40501
  • 张坤变脸,「易方达中小盘混合110011」老树开新花

    才刚刚发布季报没多久,张坤又有了新的动作,一直纳闷中小盘这只基金为什么限制申购赎回4个月,原来今天是来放卫星的。 易方达中小盘,这只成立于2008年北京奥运之年的基金,在2020年东京奥运大变脸,经历4届奥运,3个奥运周期,不知道是不是想借一下奥运健儿的彩头,还是神同步。 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变化 1、投资目标、投资理念 本基金投资目标明确为“本基金主要通过精…

    2021年7月30日
    39400
客服
客服
关注订阅号
关注订阅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