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能带来增长吗?这是您想听到的

人人都说并购大多以失败告终。如今,贝恩公司对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这家“三巨头”咨询公司表示,进行常规并购的公司实际上比那些抵制合并冲动的公司回报更高。

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警告让怀疑论者继续存在——交易越大,越有可能以悲剧收场。

贝恩的研究成果是所有从交易中收取费用的人的福音——银行家、律师、公关专家,更不用说贝恩自己的管理顾问团队了。贝恩发现,在截至 2010 年、2020 年和 2022 年的几十年里,偶尔进行并购的公司表现优于那些只专注于有机增长的公司。那些每年进行一笔或多笔交易的公司表现甚至更好。自然而然的结论是什么?每家公司都需要一个并购战略,并应该在整个经济周期中坚持下去。这就是宣传册的第一张幻灯片。

这一观察结果与这家总部位于波士顿的公司在 2004 年得出的类似结论相呼应,当时贝恩公司研究了为什么尽管发生了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案等特大灾难,交易仍能持续进行。但在交易额超过 50 万亿美元之后,支持进行定期、可管理的并购的证据变得更加明显。2012-2022 年频繁收购者的表现比 2000-2010 年高出一倍以上。

还有更多。贝恩公司 20 年前对高管的调查发现,60% 的交易未能达到内部目标。现在,高管们报告称,近 70% 的交易都取得了成功。

常识告诉我们,易于消化的交易应该会取得良好效果。除非公司预期能从消除重复成本、向双方客户交叉销售或加速进入新市场中获益,否则它们通常不会着手收购。频繁的并购必然涉及一系列相对较小的目标。此类交易应该更容易整合;收购方的管理团队将发号施令,而不必担心合并两家规模相似的企业所带来的治理问题。交易成为干扰的风险也较小。

十年来,星座品牌的饮品平均每年被收购 1.5 次

成功收购的公司会发现股东会鼓励他们做更多。合并业务的经验会带来成功,而成功又会带来更多交易和更多学习。搞砸了的公司大概会戒掉这个习惯。

星座品牌股东总回报率超过同行

但问题依然存在:为什么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频繁的并购相对收益会增长。一个答案可能是廉价资金时代青睐那些选择扩张的公司。贝恩认为,收购方只是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了。尽职调查变得更加全面。买家会调查他们以前没有调查过的领域,比如目标公司的文化。网站提供了一个了解员工和客户满意度的窗口。探查人脉网络可以提供有关企业状况的情报,而这些情报并未包含在公布的数字中。

股东仍需保持警惕。事实上,目标越大,事情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大。贝恩研究了那些累计购买量相对于其市值较大的收购者。那些经常吃饭的公司——比如饮料巨头 Constellation Brands Inc.——比那些有选择地大吃大喝的公司表现要好得多。尽职调查还不足以减轻巨额交易带来的风险;在不可避免的人事问题方面,预防措施仍有待改进。正如这家咨询公司所说,大赌注已被证明具有持久的风险,“这就是为什么最好的收购者会避免这样做。”

最新一批大型并购案表明了这一问题——从拜耳公司收购种子制造商孟山都的惨淡交易,到 Unibail-Rodamco-Westfield 在疫情爆发前在购物中心的杠杆扩张,再到富达国家信息服务公司收购支付公司 Worldpay 的失败。这些“转型”交易往往以糟糕的方式兑现了其承诺。

此类失败解释了为何市场对拟议的收购反应如此强烈,管理层可能承担了超出其能力范围的负担,尤其是在债务增加的情况下。2022 年,联合利华试图收购葛兰素史克消费品业务,这便是例证。

经验丰富的收购者值得信任。但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交易并不能保证业绩的提高。如果收购是为了扩大规模,那么问题在于收购方老板能否更好地经营目标公司。如果收购是为了获得新的能力,那么投资者应该确信有抱负的所有者能够保留而不是压制被吸收的文化。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者目标公司规模庞大,股东不应该害怕使用关于并购失败的陈词滥调。

韭菜热线原创版权所有,发布者:风生水起,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crx.com/83210.html

(0)
打赏
风生水起的头像风生水起普通用户
上一篇 2024年5月6日 00:37
下一篇 2024年5月6日 23:37

相关推荐

  • 美联储公布就业数据至关重要,全球债券市场持续上涨

    美联储公布就业数据至关重要,全球债券市场持续上涨 在美国劳动力市场状况即将公布的关键数据公布之前,全球最大经济体经济正在降温的迹象引发全球债券市场持续上涨。 周一,一份报告显示美国 5 月份工厂活动萎缩,产出几乎停滞,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 11 个基点,随后连续第四天下跌。纽约时间上午 10 点将公布的美国就业空缺数据预计将显示 4 月份招聘连续第二…

    2024年6月25日
    6500
  • 最全股神巴菲特语录(建议收藏)

    沃伦·爱德华·巴菲特(英语:Warren Edward Buffett,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美国投资家、企业家、及慈善家,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者。巴菲特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最大股东,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在2008年全球富豪排名第一,2017年第2。根据彭博数据显示,巴菲特个人持有29.5万股伯克希尔A股、7.9万股伯克…

    2021年2月18日
    25100
  • 随着美股极端估值的泡沫破灭,风险会线性升高吗?

    作者:John Hussman “伟大的泡沫需要时间。上涨了好几年,下跌了好几年,市场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碍,所以它总是认为每次反弹都是下一个大牛市的开始。我的猜测是我们将会经历一场衰退,我不知道它会相当温和还是相当严重,但它可能会持续到明年。每一次泡沫都会伴随着“软着陆”的合唱,而且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一。每个周期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周期都会发生其他事情…

    2023年10月23日
    10500
  • 愤怒是美国经济的推动力?

    作者:贝西·史蒂文森 事实证明,2023 年的经济大事并非如许多人预测的那样出现衰退,而是消费者情绪与行为之间的脱节。 过去两年通胀高于正常水平是人们对经济感到沮丧的一个明显原因。令人困惑的是,为什么人们仍然表现得好像他们的经济状况良好。经通胀调整后的消费者支出大幅上升:不仅高于 2019 年的水平,而且高于大流行前的趋势。事实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经济增…

    2023年11月24日
    17800
  • 别搞笑了!基金经理「定投团」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团,男团女团,比如芒果台的浪姐,虽然那英和宁静都可以算是奶奶级的了;还有那个韩国的各种男团,都挺吸引人的眼球。 没想到公募基金行业也出了一个「定投团」。根据中国基金报的报道, 近期,基金行业掀起一阵定投风潮,而基金经理领头定投成为最新热潮。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至少已10位以上基金经理公开宣布定投自己管理的产品。 最新案例为大成基金旗下基金经理刘…

    2022年6月20日
    319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客服
关注订阅号
关注订阅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